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縣域
數(shù)字報
看電視
聽廣播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時事 >

習近平“典”亮“一帶一路”丨商旅于途 舶交海中

來源:央視網  2023-09-19 19:45:20
A+A-
分享

  編者按: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主席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倡議提出以來,“一帶一路”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好伙伴越來越多,合作質量越來越高,發(fā)展前景越來越好。共建“一帶一路”已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

  在國內國際多個重要場合,習近平主席頻頻引經據(jù)典,介紹“一帶一路”承載的厚重歷史,闡述“一帶一路”建設的理念和重大意義,描繪“一帶一路”美好的發(fā)展愿景。央視網《天天學習》欄目特選取習近平主席的部分用典,與您一起學習領會?! ?/p>

  【釋義】

  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主旨演講中,習近平主席這兩處用典均采用了化用手法。化用也稱借用,是將他人的成句根據(jù)表達的需要重新組合,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使者相望于道”出自司馬遷《史記·大宛列傳》:“天子好宛馬,使者相望于道。”大宛為西域古國,“多善馬,馬汗血,其先天馬子也”。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后,發(fā)現(xiàn)了大宛馬,漢武帝非常喜愛,于是漢使便頻繁地往來于西域諸國。“商旅不絕于途”為化用句,與“使者相望于道”對仗嚴整,兩句變換文詞,共同描寫了陸上絲綢之路使節(jié)商旅不絕于途的盛況。

  “舶交海中”出自韓愈的《送鄭尚書序》,該文描寫了唐代廣州繁華的商業(yè)景象:“其海外雜國……東南際天地以萬數(shù),或時候風潮朝貢,蠻胡賈人,舶交海中。”廣州是唐代重要的對外窗口,胡商云集于此,從事商貿活動。“舶交海中,不知其數(shù)”描寫了無數(shù)商船越洋跨海、揚帆遠航的海上絲綢之路的繁華景象。

  習近平主席通過化用古人成句,使得千年經典文獻敘事場景躍然于各國嘉賓腦海中,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這既是語言的創(chuàng)新,又是思想的升華。在演講中,習近平主席對于古絲綢之路還有進一步闡述:“這些開拓事業(yè)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為使用的不是戰(zhàn)馬和長矛,而是駝隊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堅船和利炮,而是寶船和友誼。”

  【解讀】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根據(jù)古絲綢之路留下的寶貴啟示,著眼于各國人民追求和平與發(fā)展的共同夢想,為世界提供的一項充滿東方智慧的共同繁榮發(fā)展的方案。

  2000多年前,我們的先輩們懷著友好交往的樸素愿望,穿越草原沙漠,開辟出聯(lián)通亞歐非的陸上絲綢之路;面對浩瀚的海洋,先輩們揚帆遠航,穿越驚濤駭浪,闖蕩出連接東西方的海上絲綢之路。從此,陸上絲綢之路商旅絡繹,海上香料之路云帆高張,國家、民族、單一區(qū)域等社會組織的藩籬被打破,從而打開了各國友好交往的新窗口,開啟了人類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時代。

  古絲綢之路綿亙萬里,延續(xù)千年,把文明交流的成果傳播四海,促進了亞歐大陸各國互聯(lián)互通,推動了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積淀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一帶一路”文化遺產因此而誕生。中國從古絲綢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加強共建國家互聯(lián)互通,實現(xiàn)經濟共榮、貿易互補、民心相通,喚醒沉寂已久的絲路重新綻放輝煌。

  偉大的絲綢之路凝聚了先輩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今天,我們傳承古絲綢之路精神,共商“一帶一路”建設,既是歷史潮流的沿續(xù),也是面向未來的正確抉擇。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背景下,“一帶一路”為世界提供了以互聯(lián)互通推進新型全球化的確定性,提供了中國以高水平對外開放實現(xiàn)高質量發(fā)展的確定性,為全球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ㄗ髡?楊立新)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編輯:陳桂芹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lián)合主辦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