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數(shù)字報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山東 >

齊魯潮評丨山東手造,“分類推進”天地寬

來源:大眾報業(yè)·大眾日報客戶端  2022-09-14 18:44:42
A+A-
分享

  □周學澤

  9月15日至19日,第三屆中國國際文化旅游博覽會、首屆中華傳統(tǒng)工藝大會將在山東省濟南市拉開帷幕,本屆博覽會主題是——“博覽中華手造 共享文旅盛會”。

  本屆博覽會和首屆中華傳統(tǒng)工藝大會合而為一,是突出特征,主題聚焦于中華手造。在濟南設置兩大會場,分別位于山東國際會展中心和“山東手造”展示體驗中心,并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線上搭建網絡交易、項目招商、直播帶貨、服務交流和推介宣傳5大平臺,真正辦成“產品大賣場、技藝大體驗、文化大觀園”。

  中華手造歷史悠久,山東手工藝制造源遠流長。博覽會上,淄博陶琉、萊蕪錫雕、濰坊風箏、臨沂柳編、魯繡、黑陶、漢服等“山東手造”精品集聚一堂,給觀眾帶來一場手造盛宴。

  手工藝是指以手工勞動進行制作的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工藝美術,是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燦爛文化之一。和手工業(yè)制造一樣,“手工藝制造”也經受了工業(yè)化的沖擊。比如,早在2008年,“魯錦織造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手工魯錦有機器生產不能代替的價值,一眼就能看出二者的不同:機器穿織不如人織得密,手工魯錦到處體現(xiàn)著人的創(chuàng)意。但手工魯錦生產速度慢,一人一天最多織五六米,織100米往往需要一個月左右,這與機器生產速度是無法相比的。

  多年來,和實用結合比較緊密的手工藝制造產品發(fā)展比較興盛;一些停留在技藝、技巧層面和實用已經有距離的手工藝制造產品則面臨傳承危機。在這種背景下,“手工藝制造”其實面臨一個“分類”發(fā)展的問題。

  一種是偏重于實用的手工藝制造,要發(fā)揮好“手”比“機器”長的地方,搶占“機器夠不到的市場”。

  本次博覽會“設置特色美食展區(qū),推出產品體驗周和主題日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應該說,在眾多手工藝制造里邊,魯菜是典型具有實用的手工藝制造,是“人手勝于機器”的領域。

  魯菜我國四大菜系之一,根據(jù)地域,又可細分為濟南菜、孔府菜、膠東菜、魯中菜、運河菜等。魯菜做工精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魯菜在山東有很多高端食材,如蔥燒海參、山東黑牛、南門烤鴨、東星斑魚等。近幾年,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魯菜傳承創(chuàng)新,出現(xiàn)了很多魯菜新爆品、魯菜新品牌,博覽會成為打造魯菜傳承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新平臺,濟南把子肉、青島高家糖球、濟寧微山湖鴨蛋、周村燒餅、臨沂煎餅、魏集鎮(zhèn)驢肉、武定府醬菜等傳統(tǒng)魯菜通過博覽會得到廣泛傳播和傳承。

  一種是偏重于“技藝和文化”方向的手工藝制造,要大力促進其進課堂、進展廳,發(fā)揮專項教育功能。

  在我省高青、鄒城等許多縣市區(qū),有編織、剪紙等民間工藝,這些技藝性、技巧性手工制造,一方面能協(xié)調身心,鍛煉手指的靈活性;一方面內容富含傳統(tǒng)人物、節(jié)日喜慶等內容,有利于傳播傳統(tǒng)文化,也有利于兒童益智,增加生活情趣等,這類手工藝制造,要大力促進其進課堂、進展廳。

  本次博覽會上,“山東手造”展示體驗中心主會場位于濟南市泉城路核心商圈,集手造精品展銷、產品研發(fā)、文化會展、品牌孵化、研學旅行、休閑娛樂為一體,將在泉城濟南、大明湖畔傾力呈現(xiàn)一個可看、可購、可玩、可體驗的手造“網紅打卡地”。這樣的“網紅打卡地”是非長久設置有待思考,但這種體驗中心正是展廳的一種形式,是“技藝和文化”類手工藝制造的重要市場。

  一種是兼有物質實用和精神文藝功能的手工藝制造,要找準演藝、體驗等特定市場。

  今年7月,記者在曹縣見到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胡春青、孟曉霞夫婦,本次博覽會,他們又攜漢服來到濟南博覽會。漢服是介于藝術和實用之間的手工藝制造產品,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穿戴,但主要用于文藝演出。

  2018年,在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和大連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胡春青回到家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此前,學藝術設計的愛人孟曉霞已經早他一步回鄉(xiāng)。二人“婦唱夫隨”, 孟曉霞發(fā)揮特長負責款式的設計,胡春青負責運營和銷售,形成一個100多人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其中本科以上學歷20多多人,他們有專門的設計師,外聯(lián)工廠,形成集設計、加工生產、線上直播和線下批發(fā)的“小產業(yè)鏈”,一年銷售收入1000多萬元,利潤達到200萬元。

  實踐說明,做好分類和分工,即使一些“小眾”產品,也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如濰坊市寒亭區(qū)是中國年畫之鄉(xiāng),楊家埠木版年畫是享譽世界的國家級非遺項目,近年來,寒亭區(qū)打造“年畫勝地”為目標,年畫區(qū)級以上傳承人25名,從業(yè)人員200余人,實現(xiàn)銷售收入1億多元。一些“手工藝制造”欲在市場上占據(jù)一席之地,必須找準自己的“定位”。

  本屆國際文化旅游博覽會,辦成“產品大賣場、技藝大體驗、文化大觀園”,是中華手造當今功用的“凝練式總結”。如果說手造是“產品”,強調的是物質層面;如果說手造是“技藝和文化”,強調的便是文化藝術等精神層面。

  老子《道德經》第十一章說:“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因為“轂”中間是空的,輻能插進來,所以才有了車的用處。實,有實的用處;虛,有虛的作用。山東手工藝制造產品發(fā)展實踐說明,非遺傳承,既要重視實,又要重視虛,分類推進,自會有廣闊天地。

編輯:任玉偉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lián)合主辦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