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縣域
數(shù)字報
看電視
聽廣播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聊城政情 >

紅色資源催生鄉(xiāng)村振興之花——陽谷縣加快構建紅色文旅發(fā)展新格局

來源:聊城日報  2022-11-04 10:44:08
A+A-
分享

030844510121.jpg

■ 趙琦 賈新偉

“這個周末,我和家人把時間留在了坡里暴動舊址、劉鄧大軍強渡黃河戰(zhàn)役紀念園、魯西第一個黨支部紀念館……”10月30日,市民朱建國說,“陽谷是讓人堅定紅色信仰的一方土地,每次踏足,總能感受到歷史的回聲。”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陽谷縣深入挖掘紅色文旅資源,積極構建紅色文旅新格局,將紅色資源融入鄉(xiāng)村振興,紅色文化優(yōu)勢正轉化為社會效益、經(jīng)濟效益……紅色文旅資源的積淀與挖掘,正為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續(xù)航賦能。

紅色基因滋養(yǎng)鄉(xiāng)村文化

走進壽張鎮(zhèn)沙河崖村,一條南北街道穿過村莊,路邊一座歷經(jīng)滄桑卻保存完整的青磚院落,正是劉鄧大軍渡河指揮部舊址。它與擴建的劉鄧大軍強渡黃河戰(zhàn)役紀念館、渡河廣場,共同組成了劉鄧大軍強渡黃河戰(zhàn)役紀念園,展示著當年劉鄧大軍強渡黃河那段氣勢恢宏、彪炳史冊的光輝歷史。

040851270601.jpg

陽谷縣委黨史研究中心二級主任科員潘凡玉介紹魯西第一個黨支部歷史

陽谷縣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qū),紅色基因在此熠熠生輝。近年來,陽谷縣以黨建為引領,積極開展對革命文物的挖掘保護、建設提升,推送了10余處具有較高價值的紅色革命舊址申報省、市級革命文物名錄。

“參觀完擴建的紀念園后,感覺心靈得到了凈化。”10月29日,來自濟南的自駕車友黃立感嘆道。黃立感慨的背后,是陽谷縣積極挖掘紅色基因,滋養(yǎng)縣域文化特別是廣大鄉(xiāng)村文化因子的不懈努力。

該縣依托紅色革命舊址、原址,重點打造了3處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建成劉鄧大軍強渡黃河戰(zhàn)役紀念園,并將其打造成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在中共九都楊支部原址,建設了占地15000平方米的九都楊魯西第一個黨支部紀念館,并將其打造成魯西弘揚革命傳統(tǒng)、開展黨性教育的重要基地;依托革命歷史,建設坡里暴動教育基地,目前已對外開放。

陽谷縣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訾士勇說,通過對紅色革命舊址的不斷打造提升,陽谷縣逐步形成紅色文化集群效應,構建起了輻射廣大農村的縣域紅色文化品牌。

紅色文化引領文明新風

一進郭屯鎮(zhèn)九都楊村口,映入眼簾的是筆直的公路、干凈的街道、紅色的標語,肅穆莊嚴感迎面而來。從2020年11月開始,陽谷縣陸續(xù)投資2000余萬元,在該村建成了魯西第一個黨支部紀念館。去年6月30日,該紀念館開館,豐富了聊城“平原紅色文化長廊”的內涵。

這,是一種不忘初心的心心呼應。

“紀念館的建設,成為村民引以為傲的大事,讓本村及周圍村鎮(zhèn)的黨員群眾可以在家門口接受紅色教育。這里也成為村‘兩委’班子的精神食糧,進一步激發(fā)了黨員干部為老百姓辦實事、致力于鄉(xiāng)村振興的責任感。”九都楊村黨支部書記楊福文說,越來越多的人走進九都楊、了解九都楊,開館不到1年,已經(jīng)有5萬余人在這里接受紅色精神洗禮。

在挖掘當?shù)丶t色旅游資源的同時,陽谷縣不忘追溯紅色資源背后的感人故事,并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進一步凝聚人心、教化群眾、淳化民風,調動起廣大群眾投身鄉(xiāng)村振興的積極性。

040853420739.jpg

郭屯鎮(zhèn)九都楊村風貌

紅色教育基地不僅提高了村民的精神高度,還讓昔日臟亂差的小村莊,變身活力秀美的紅色旅游村。

走在定水鎮(zhèn)坡里村,佳木林立,花草長滿公路兩旁;一排排房屋披著深棕色“外衣”,與蔚藍的天空交相輝映。

“以前這里是個大坑,充滿垃圾、污水,臭氣熏天,村民都繞著走。”76歲的坡里村村民丁士棟站在坡里暴動教育基地前的廣場上說,“現(xiàn)在大坑成了文體廣場,我們經(jīng)常在這里健身。”

訾士勇說,隨著一座座紅色教育基地的建成,村風民風不一樣了,村民素質提升了。以前,簡單的一個項目都很難在村里推進,現(xiàn)在,村里即使同時進行多個項目,村民也都積極配合。

紅色引擎賦能農民增收

紅色基地“有學頭”,美麗鄉(xiāng)村“有看頭”,田園情結“有逛頭”……紅色資源孕育了紅色文化,紅色文化浸潤著廣大鄉(xiāng)村。依托紅色資源,坡里村、沙河崖村、九都楊村的紅色旅游、紅色研學、黨性教育培訓等紅色產業(yè)形態(tài),正逐步形成。 

強基固本,紅色引領,農民增收途徑越來越廣。沙河崖村在村黨支部帶領下,成立農業(yè)種植專業(yè)合作社,流轉土地300余畝,重點發(fā)展果木種植、玫瑰培育,幫助本村和鄰村村民就業(yè)200余人。

040902450296.jpg

郭屯鎮(zhèn)后梨園村風貌

在去年搭建52畝扶貧大棚的基礎上,今年6月,坡里村成立坡里紅旅游開發(fā)有限公司,養(yǎng)魚種藕,實現(xiàn)了260余萬元的收入。游客前來接受紅色教育的同時,垂釣游玩,帶動了當?shù)靥厣a品的銷售,每天都有上百名游客慕名前來,四個月下來,旅游人數(shù)已超1萬人次。

“鄉(xiāng)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陽谷縣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訾士勇一直思考著。

“九都楊”酒、“九都楊”醬菜……九都楊村積極注冊商標,打造“九都楊”系列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我們在利用紅色文化創(chuàng)造經(jīng)濟效益的同時,通過各種途徑,擴大紅色文化的影響力……”該村黨支部書記楊福文說。

昔與今,舊與新,作為“大運河文化旅游帶”與“黃河文化旅游帶”的交匯城市,“兩河明珠 英雄陽谷”從縣城到鄉(xiāng)村,紅色文化氛圍日益濃厚,進一步豐富了聊城“兩河交匯 明珠城市”的內涵。陽谷縣正積極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以昂揚闊步的姿態(tài)加速向“六個新聊城”邁進。

(本文圖片均為資料圖)

編輯:任玉偉
審核:劉 飛
相關推薦


網(wǎng)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wǎng)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lián)合主辦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wǎng)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