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企業(yè)
商城
縣域
讀報
專題

您的位置:首頁>部門 > 文旅 >

聊城光岳樓“就日瞻云”匾額由解嵐題寫

來源:聊城日報  2022-11-14 16:27:28
A+A-
分享

■ 張目倫

“光岳樓西側(cè)二樓正中懸掛著一方匾額,上書‘就日瞻云’四個顏體大字。‘就日瞻云’意思是什么?何人所書?何時所書?”陽谷的孟先生是一位詩詞愛好者,11月6日經(jīng)過光岳樓時,對樓上眾多的匾額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光岳樓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聊城的象征,明清兩代,京杭大運(yùn)河暢通,帝王將相、文人雅士途經(jīng)聊城,登臨此樓,憑欄詠月,留下眾多詩文墨寶。清康熙帝四次登樓,題寫“神光鍾瑛”匾額;乾隆九過東昌,六次登樓,亦題匾賦詩。舒同、啟功、溥杰、郭沫若等名家也先后題寫匾額和楹聯(lián)。樓西側(cè)匾額“就日瞻云”四字出自何人之手,不少人并不了解。11月8日,聊城市地方史研究會會長、東昌學(xué)院副教授范景華進(jìn)行了解釋。

范景華介紹,“就日瞻云”匾額“木質(zhì),長3米,高1.4米,白底黑字,(清)解嵐題”。不過,“(清)解嵐題”記述時間含混不清。文史界普遍認(rèn)為,自清兵入關(guān),定都北京至清亡,傳十帝,歷二百六十八年(1644年—1911年),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自順治元年(1644年)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計四十年,稱之為“清初”,即清朝初期;自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歷雍正、乾隆、嘉慶至道光十九年(1839年),總計一百五十六年,稱之為“清中葉”,即清朝中期;自道光二十年(1840年),歷咸豐、同治、光緒至宣統(tǒng)三年(1911年),計七十余年,稱之為“晚清”,即清朝后期。因時間記載模糊,所以,有人說“解嵐是明末清初人”。光岳樓管理處2016年編著的《光岳樓》一書說:“(樓)西為清中期聊城人謝(解)嵐所書‘就日瞻云’。”

解嵐是“清中期聊城籍人”嗎?“早在30年前,謝法增老師就告訴我說,解嵐是我們閻寺鎮(zhèn)鳳凰集村人。”范景華說,10月31日上午,他和孫振春、郭丹龍、蘇法勇、王巖一行五人,在東昌府區(qū)革命老區(qū)建設(shè)促進(jìn)會副會長解長成的陪同下,到東昌府區(qū)閆寺街道鳳凰集村參觀學(xué)習(xí)。返回途中,五人又參觀了解長成的家藏文物,范景華看到解嵐書寫的“閻氏宗祠”匾額,黑底金字,顏體;木質(zhì),長1.46米,高0.66米。書寫時間是“大清光緒十五年季冬月”,即光緒十五年農(nóng)歷十二月,公歷1890年初。

11月10日,解長成介紹,“閻氏宗祠”匾額原來懸掛在堂邑縣(今東昌府區(qū)堂邑鎮(zhèn))閻家洼村閻氏家廟大門上方,后來經(jīng)親戚介紹,他將匾額購回收藏,并于2020年7月10日為閻家洼村村民閻萬申送去證書。該匾額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歷經(jīng)風(fēng)吹日曬,有不同程度的剝蝕脫落。他“依樣畫葫蘆”,修舊如舊,盡量保持原貌。據(jù)《鳳凰集村志》記載:解嵐,字碧泉,東昌府堂邑縣鳳凰集村人,生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卒于民國十五年(1926年),享年九十一周歲。他自幼勤奮好學(xué),博覽群書,酷愛書法,長于顏體,中年考取貢生。山東考官評價他“文章精湛,字壓山東”。于是,解嵐書法名聲大振。原聊古廟匾額“膏澤下民”、鳳凰集北皋戲樓“玄天大帝玉皇皋”,都出自其手筆。

范景華介紹,“就日瞻云”四字出自唐代李邕《日賦附歌》:“披云睹日兮日則明,就日瞻云兮心若驚。日爾一日兮何道,時哉幾時兮此生。”解嵐書“就日瞻云”匾額的時間并無明確記載,但可以推測與書寫“閻氏宗祠”匾額的時間(清光緒十五年)大致相同,即其考中貢生后,56歲左右。“就日瞻云”的意思是:就日,即光岳樓接近太陽的距離,形容光岳樓之高大峻奇,矗立于天地之間。瞻云,即在光岳樓上觀看欣賞空中的五彩云霞。這場景是多么賞心悅目,令人心曠神怡?。?/p>

解長成補(bǔ)充說,解嵐的三位嫡孫至今依然健在,解井嶺76歲,解井臣67歲,解井海63歲。盡管解嵐的生命旅程上銜清中葉之尾,下延至民國,但其人生的主要經(jīng)歷是在清同治、光緒年間,所以,范景華將其界定為“晚清堂邑縣鳳凰集村人”,“明末清初人”“清中期聊城人”說法皆誤。資料顯示,堂邑縣1956年4月撤銷,將所轄斗虎屯、梁水鎮(zhèn)、堂邑區(qū)全部和溫集區(qū)東部共31個鄉(xiāng)386個村劃歸聊城縣,柳林、辛集、范寨等鄉(xiāng)鎮(zhèn)劃歸冠縣。

【編輯:任玉偉】
相關(guān)推薦


網(wǎng)友評論
關(guān)于我們 | 廣告服務(wù) | 版權(quán)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wǎng) 2006-2023 版權(quán)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lián)合主辦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wǎng)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