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企業(yè)
商城
縣域
讀報
專題

您的位置:首頁>部門 > 文旅 >

臨清胡同游丨關帝廟街 永不落幕的“商業(yè)傳奇”

來源:聊城晚報  2022-08-21 20:06:18
A+A-
分享

 文/圖 本報記者 張燕

“豆腐腦兒,賣——豆腐腦兒嘞!”關帝廟街的清晨,是被帶有音樂節(jié)奏的美食吆喝聲喚醒的。8月15日,84歲的沙秋銀循著高低起伏的吆喝聲,不緊不慢地走出家門。她是胡同北口豆腐腦店的常客。

“現在的生活和過去相比,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沙秋銀忍不住感慨。走進豆腐腦店,沙秋銀找了一個空桌坐下。幾分鐘后,一碗熱氣騰騰的豆腐腦和兩根金黃酥脆的油條被送到了她的面前。

人群熙熙攘攘,空氣中彌漫著食物清香,這就是臨清關帝廟街。關帝廟街呈南北走向,長150米,北通更道街,南連旗桿巷、小市街,因街中建有關帝廟而得名。這里承載著沙秋銀對美好生活的全部想象。

元明清三代,在關公“庇護”下,關帝廟街南端形成了臨清市最大的集市。數百年過去了,這里的集市雖然早已消失在歲月的長河中,但是關帝廟街一帶曾經上演的“商業(yè)傳奇”卻永遠也不會落幕。

(胡同游)關帝廟街_永不落幕的“商業(yè)傳奇(2941481)-20220819100535.jpg

關帝廟街

“先有關帝廟 后有臨清城”

沙秋銀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三國時期蜀國名將關羽“馳騁疆場,輔佐劉備完成三國鼎立大業(yè)”的故事,她卻能娓娓道來。在沙秋銀的眼中,出生于山西的關羽是一個重義氣、講誠信的英雄。

關羽“一生忠義仁勇,誠信名冠天下”,被后人推舉為集“忠”“義”“信”“智”“仁”“勇”于一身的道德模范,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士農工商廣泛頂禮膜拜的“偶像”。

元明清三代,坐落于會通河與漳衛(wèi)河交匯處的臨清,憑借運河漕運而迅速崛起,成為江北五大商埠之一,繁榮興盛達600年之久。時人有“南有蘇杭 北有臨張”的贊譽,這里的“臨”就是臨清。

作為“商業(yè)都會”,看重誠信經營的臨清人,自然要建造廟宇供奉“誠信”的楷模——關羽。“先有關帝廟,后有臨清城。”元末,在臨清移治于現址之前,一座祭祀關羽的祠廟在會通鎮(zhèn)拔地而起。

關帝廟肇建之初的規(guī)模,現今已無法考證。明朝正統二年(1437年),太監(jiān)蘇羅、臨清守御千戶所劉方對關帝廟進行了重建。重建后的關帝廟,中間是巍峨聳立的六座大殿,兩側則有鐘鼓樓相伴。

供奉在廟中的關羽塑像,由臨清守御軍自山西取土塑成。成書于清朝乾隆十四年(1749年)的《臨清州志》對此有記載:“時,守御軍調遣山西,還過蒲州,經王故里,各取土一掬囊歸,塑為像。”

民國二年(1913年),關帝廟與供奉岳飛的岳王廟合祀,改稱關岳廟。民國十七年(1928年),關岳廟被拆除。從劉方重建關帝廟至關岳廟被拆除,其共計存世491年,是臨清繁盛的見證。

“來這兒,啥也能買到!”

有關帝的護佑,商人的生意自然興隆。元明清三代,在關帝信仰的感召下,商人們沿著運河,從四面八方奔向這里。慢慢地,在關帝廟通往張仙祠一里地的路上,形成了臨清最大的集市——老大橋集。

知州王俊在乾隆十四年版的《臨清州志》中對老大橋集有描述:“自關帝廟至張仙祠約里許,鋪戶百余家,俱系古董、金、銀、銅、錫、鐵器、木料、估衣、雜糧、茶、飯食店,雜居之。”

作為“商業(yè)都會”“漕運咽喉”,臨清匯集了四方貨物,江浙的茶葉,蘇杭的布綢,無錫、廣東的鐵鍋,江西的瓷器,陜西的皮貨,遼東的藥材,天津的秫米,河南的牲畜,老大橋集市上應有盡有。

臨清的傳統集市主要有三類:一是日集,即每日開市貿易;二是定期集市,每五天一集,以農歷每月各旬的一、六,二、七,三、八,四、九為趕集日;三是廟會、節(jié)日(氣)集市,此類集市人數最多。

老大橋集屬于定期集市,農歷每月各旬的一、六成集。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來老大橋趕集很有逛頭,熙熙攘攘的人群、此起彼伏的吆喝、琳瑯滿目的貨物……處處彌漫著濃濃的人間煙火氣。

沙秋銀曾是老大橋集市的忠實追隨者。每逢一、六成集的時間,她總是早早吃過飯,來到集市上等候。“別看咱這兒只是個集市,但是啥也有。來這兒,啥也能買到!”沙秋銀充滿懷念地回憶道。

集市濃縮著一座城市的文化和煙火氣。20世紀80年代,因城市規(guī)劃,繁盛了百年的老大橋集市被取消。老大橋集市雖然消失了,但是它永遠“活”在了當地人的心中,成為臨清永不消散的傳說。

QQ截圖20220819100717.png

胡同內的錢家店鋪

“這里始終是我的避風港”

 臨清的胡同大多數是直巷子,但是有幾條胡同,卻偏偏愛拐彎,關帝廟胡同便是其一。長150米的胡同,被分作兩段,南窄,北寬。胡同由南向北不急不緩地伸展,一如一個走過多年滄桑的老人。

關帝廟和老大橋集市位于關帝廟街南側。清朝中葉,隨著關帝廟香火的旺盛和老大橋集市的繁華,有些臨清人認為這里是一塊福地,于是,他們在二者北側的空地上建房居住下來。

沙秋銀的婆家是第一戶在關帝廟街安身立命的人家。清朝中葉,沙秋銀丈夫的曾祖父,在關帝廟街買下一塊空地,用籬笆扎了一圈圍欄,用來種菜。因沙秋銀的婆家姓錢,當地人管這處菜園叫“錢家園”。

1958年,臨清農具廠招工,家住冠縣店子鎮(zhèn)里固九甲村的沙秋銀只身一人來到臨清。經人介紹,她與同為回族的老伴結婚?;楹螅嗽谠娓纲I下的“錢家園”中,建造了屬于自己的小家。

從1958年至今,沙秋銀在關帝廟街一住就是64年。20年前,她的老伴去世了,如今三個兒女也各自成家。盡管兒女數次邀請沙秋銀搬出來與他們同住,但是,她不舍得離開這條居住了將近一輩子的老胡同。

“我在這里結婚,對關帝廟街有感情。無論在外面受了多大委屈,這里始終是我的避風港。”沙秋銀意味深長地說。所謂故土難離,大抵就是沙秋銀對關帝廟街這種依依不舍的感情吧!

沙秋銀對現在的生活很滿足。每月4000元的退休金,讓她的日子有滋有味??臻e之余,沙秋銀還喜歡侍弄花花草草,讓蓬勃生長的花草樹木陪伴自己的晚年生活。

【編輯:顧楊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